時間:2023-10-13 11:51:19 作者:宇揚翻譯
清明節(jié),又稱踏青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在農(nóng)歷二月和三月交匯之際。其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清明節(jié)演變成現(xiàn)如今紀念祖先的一個節(jié)日與寒食節(jié)有關。因寒食節(jié)正好在清明前一兩天,隨著時間推移,寒食的習俗逐漸應用到清明中,清明便從一個農(nóng)業(yè)節(jié)氣變?yōu)槿缃竦?/span> “清明節(jié)”了。而寒食節(jié)的英語表達有三種,分別為直譯的“Cold Food Festival”、音譯的“Hanshi Festival”和意譯的“No Smoke Festival”或“No Fire Festival”。
知道了寒食節(jié)的英語翻譯后,你能想出清明節(jié)的不同英語表達嗎?清明節(jié)的翻譯也可以采取上述的三種翻譯方法,從而得出以下五種英語表達。
第一種表達自然是采取音譯法的“The Qingming Festival”。對于這類文化負載詞,我們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音譯。
廖七一在《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一書中指出:“文化負載詞 (culture-loaded terms) 是指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匯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
因為是我們文化中獨有的,采取音譯才能保留其文化獨特性。當然了,為了便于外國讀者理解,翻譯中通常還需加以注解。
中國日報網(wǎng)英語點津中列出了“All Souls' Day”這一翻譯,該表達采取了歸化策略,以便外國讀者理解。“All Souls' Day”一般稱為“萬靈節(jié)”,是天主教紀念已逝教徒的節(jié)日。這天,人們會舉行彌撒等活動來紀念逝者。這樣翻譯的話,外國讀者是懂了,“清明節(jié)”中獨特的文化含蘊卻喪失了,因此這一翻譯還需斟酌使用。
清明節(jié)的重要習俗之一就是為先輩掃墓。“tomb sweeping”即掃墓,因此可以意譯為“Tomb-sweeping Day”或“Tomb Sweeping Festival”,簡單易懂。
這一表達同樣采取了意譯法。“Mourning”的牛津詞典釋義為“the feeling of being sad that you have and show because somebody has died”。許淵沖在翻譯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時就用了這一表達。
清明
杜牧(許淵沖 譯)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The Mourning Day
Du Mu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 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這一表達來自節(jié)氣“清明”的英語翻譯,因為“清明節(jié)”實則源于這一節(jié)氣。而“清明”有“Clear and Bright”和“Pure Brightness”兩種表達,均指出了清潔明亮的天氣情況。
*文中所用圖片均源于網(wǎng)絡